長期連續性、由內而外、由淺入深,在幼幼組引導上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,初期原本想要有個固定課程,但運作時發現郊外不如室內環境穩定,易受自然環境氣候因素所影響,因此調整為不以短時間內做很多事為目標,這次沒做到的,以後也有機會做到,將時間拉長,就可以連結完整的概念,會因氣候而改變,才是"真實"連結戶外的活動;也因為引導者能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態,就能針對不同小孩、不同狀況,來機動調整該次的活動內容,因此,跟外面的課程最大的差異,就是活動內容會隨著當時的氣候、當時的作物成長情況、當時小孩的理解能力,而有所不同,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排好,照表操課的模式
第一次見面,都還沒自我介紹,大家就已經被地上的昆蟲所吸引,戶外生態就是如此令人著迷 |
第一次的集合地點,現在已成記憶,因已另外整理出教室空間 |
初步介紹準備長期活動的基地模樣 |
運用自己的感官聞聞看囉,感官的運用很重要,尤其是在幼幼這個階段。植物叫什麼名字還不是重點,為什麼不能自己用自己體會到的感覺,幫它取名字呢?!這裡不強調死背,也不以小孩會背出很多物種名而稱讚優秀,而是有感覺了,自然就會記起來他們自己最有興趣的生命,這才是引導者要知道的"真實" |
視野所及都是廣大空間,沒有像都市公園一堆人的那種壓迫感 |
斜坡,這時期小孩子的適應力極強,常走,跌倒的風險就會越低,因為他們已習慣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及平衡感 |
小孩容易看到,大人較少會注意到的小東西或小生命 |
一起幫小黃瓜澆澆水,一起照顧 |
現採現吃最好吃 |
運用基地就有的香草作物,做出餅干 |
只要有空間,不需大人規定要怎麼玩,彼此還不熟悉的小孩子,自然就會玩在一起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