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

【幼幼組元老組】回顧紀錄至201802

這是同一組親子家庭們,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(基地)活動,所發生的故事,截至2018年2月底止,共31次,目前仍持續創造歷史中…30次的連續活動,對基地已能有初步認識,第31次開始進入第二階段(A、B、C、D行程因應而生,想法記錄在另一篇)~~

01:五感體驗、香草餅干、小黃瓜現採現吃
02:竹槍、盆栽種植
03:小黃瓜種植、初探水圳
04:葫瓜餅
05:刨葫瓜皮、種玉米
06:做冬瓜茶、初挖生態池
07:做點心、組裝盆栽
08:盆栽育苗、採玉米筍、照顧白蘿蔔、水瓢
09:煮火鍋、間拔白蘿蔔苗、機器翻土、認識火
10:器具的應用、芋頭採收
11:除地瓜葉甜椒、間拔紅蘿蔔、採菜、種香蕉
12:香蕉圈挖坑、採切菜、做芋圓
13:挖坑2、拔白蘿蔔、關東煮、種櫻桃蘿蔔、做鬆餅
14:活動回顧、挖坑3、紅蘿蔔、櫻桃蘿蔔疏苗
15:地瓜葉種植、鋸竹子、初探竹林
16:竹子鑽洞、採收櫻桃蘿蔔、拜訪水源地
17:三貂嶺古道
18:回顧三貂嶺、草仔粿、紅蘿蔔應用、玉米筍
19:高麗菜苗、高麗菜水餃
20:清玉米田、採剝桂竹筍
21:小黃瓜、益生菌、桂竹筍2
22:工具除草、新區介紹、水果玉米、水圳玩水
23:小溯溪
24:三條水圳
25:搬運石頭、採金針、挖地瓜
26:採金針2、地瓜的應用、施肥翻土
27:採甘蔗、共煮共食雙鍋(甘蔗、檸檬香茅)、挖芋頭
28:打火石生火、洗米煮飯煎蛋、初認識食品添加物
29:機器翻土、種草莓、紅蘿蔔間拔、生火練習
30:拔煮白蘿蔔、桂來標火鍋、種甘蔗
31:網室重建、採橘子、拔紅白蘿蔔、電動工具使用、志工服務

<以下為2017年1月當時留的紀錄>
雖然從2003年開始,我已在荒野親子團構思大自然學校的前期規劃與實踐,並陸續帶領國小課後共學團、國中團體自學,但2016年在共學基地的整體建設下,可稱為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正式在風動草農園成立的第一年,也可以說是自我教學理念實踐的熱身年,以長期累積的經驗與構想,引導、帶領有緣份相聚在此的親子家庭們,以小班制的規模,進行整年度的四季五感體驗、熟悉基地及自然耕作。

在此,我們不強調背誦生物或植物的名字,而是試著親近、友善對待,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基地的一切,包含風火水土四大元素、春夏秋冬四大季節;當孩子們用自己的生命去連結基地的一切,有了親身的付出,自然而然會開始珍惜週遭事物並且帶來深刻的感動

在此,我們以【親師生共學】為活動的基礎精神,帶領的老師並非絕對權威者,最關鍵的是以開放的心胸、採取引導的方式,讓親子以及引導者本身,一起在大自然中共同學習。

值得強調的一點:老師跟家長是互相搭配的合作關係,一起努力讓彼此的未來更好,希望在各家庭一個月內的休閒活動當中,不是只有到不同地方玩耍,而是也願意每月固定撥出一到兩天的時間,好好地在我們一起打造的共學基地裡,用心體會周遭的點點滴滴,並且發現:原來同一個地方,在不同的時間及氣候條件下,具有豐富且值得感受的珍貴寶藏

連續性活動跟單次體驗活動最大的不同,是「創造生活經驗的連結」,而不是玩了哪些DIY,我們會根據基地的時令變化,以及小孩子的狀態,動態調整當次活動內容,將感覺最大化!!

【連續性學習】一次性DIY體驗,而是【將主軸放在各個活動中串接起來】,因為某些過程是需要時間的
<例1>工具學習(起子)->組裝盆栽 ->蔬菜種植->澆水間拔->採收後共煮共食


<例2>蒲瓜種植->採收->刀子削皮->晒乾->鋸子剖開->水瓢澆水


【自然耕作】小黃瓜、芋頭、蒲瓜、南瓜、冬瓜、白蘿蔔、紅蘿蔔、玉米、小蕃茄、香草植物、有機葉菜

【基地營造】整地挖坑、種香蕉樹



【接觸自然】感官運用、尊重生命



【工具使用】

 

 












【風火水土】自然微風、簡易生火、水圳玩水、赤腳踩土

 














【作物應用】蒲瓜餅、冬瓜茶、芋圓
 

 


 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【點心烘焙】九層塔青醬餅干、迷迭香香草餅干、黑糖布丁、蜂蜜鬆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