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

【大自然學校】教學理念介紹

大自然學校,是以身處自然環境的基地為據點,跟著基地的步調,和同樣住在這裡的各種生命一起成長,走的是人與人之間長久的關係,從感受自己腳下的土地開始。這裡著重在生活中直接實際操作,會用到就去學,而不是學了之後不知要用在哪裡;要親身辛苦付出,然後感受成果,成果未必都是美好的,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挑戰,但這讓我們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強,主動勇於嘗試,學習面對挫折,還會動腦去想方法解決問題,不是看看好玩、不是照著指令做事的被動制式行程;我們的步調不快,真的感受及瞭解了,會比短時間好像學了很多,還要更重要,我們強調的是事情從頭到尾一整個循環,而不是只做所有事情的最末端


大自然學校的基地因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,頂山的最上方,有的就是都市沒有的好空氣(海拔500公尺)、好食物(慈心有機驗証)、好水源(山泉水第一個接收戶),所以在這裡活動可以很放心。現在的資源已經多到學不完了,因此,身體健康、在好的地點活動及學習,是自己的理念當中,最關鍵的一環,我們能赤腳踩在真正好的土壤上接地氣,我們能坐著吹吹微風吸著好空氣,吃好食物喝好水,然後學習生活上的所有事物,是很棒的感覺,良善的心維護好的土地,造就出能量最高的食物後,吃下去又讓自己的身體更好,而好的身體,就可以讓自己將好的東西分享及傳遞

台北市的資源已經夠多了,所以我們不是先從到處接觸廣泛事物開始,而是從最重要的概念開始,【基地】,也就是在同一個地方長期活動。一直在同一個地方活動有很多好處,像是不怕小孩子沒事做,不用一直安排他們要做什麼,因為慢慢熟悉一個地方之後,自己就會開始運用周遭的自然素材來做自己想要玩的東西,也因為地形地貌已經熟悉,風險也隨之而降低。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一直說,而是引導及輔助,讓孩子們用各自的速度來感受周遭的一切,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是不一樣的。焦點不在老師帶得多好,這樣會變成好像在看老師多會表演,也不是只看小孩子玩得多開心,焦點應該是小孩子因為適當的引導,慢慢往好的方向前進,然後對學習越來越渴望,不需獎勵及懲罰,自己就會去做

在基地有很多事物可以學習,像是石頭要怎麼疊成駁坎(數學及物理)、菜要怎麼種得好(植物學)、與野生動物怎麼共處(生物)、農作物怎麼變成食物(烹飪)、水源頭及周遭水源的尋找及建置(水文、水電)、自然用具要怎麼做(木工)、農用機具怎麼操作及維護(機械)、基地的過去(歷史)、山坡地水土保持(地理)、眾多要做的事如何安排(管理)、三合院(文化)、基地周遭古道(體育)、…。我們沒有分科,不是在學農業,而是【學習如何生活,這是綜合學習】,長期參與組沒有課程表,因為活動行程完全依據當時環境現況,以及小孩子的狀態而定,屬於無菜單活動,跟一般先有一期的課程內容截然不同


到目前為止,基地內及周遭實際上活動的過程記錄簡單架構
從基地內開始之後,會慢慢連結周遭,再來才是探索基地外的世界(全台灣,甚至國外),也就是由內而外,也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及理解能力越來越強,所以活動的安排就會是由淺入深,幼幼階段是基礎版,著重在感官的開啟,而不是知識的傳遞,國小階段是進階版,若要孩子能越來越主動,則要將主導權慢慢放給孩子,高階版則由孩子們來主導設計安排(是小孩子要的),而不是都是大人在安排(是大人要的)。因為一輩子也探索不完,所以不朝向隨機選擇,而是主題式,我們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,圖書館、博物館、國家公園、觀光工廠、志工團體等等,重點是【如何配合主題來安排,而不是每樣東西只碰一下】


到目前為止,基地外的活動元素紀錄架構
【親師生共學】,是重點之一,家長及老師也同步在學習不同領域,以及同一領域的新事物,幼幼組家長是一定要在旁的,國小組則可以藉由同儕及混齡的方式來活動,家長們可以看情況跟著,也可以放手。同一件事情,不同領域及不同角色,會看到不同的東西,所以,思辨及討論,是進階版以上很重要的元素,否則會變成一言堂、一種信仰,學習很多元,不會是只有自己才是完美的,別人做的都是有缺點的

自己分享先基地,後由內而外,最後再由外回到內,往外學習後再回頭讓自己的基地更好的概念,是眾多教學的方式之一,可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,這是不分體制內外,都可以做得到的,基地不一定要在山頂上,也可以是家庭內、公園的一處等等,但不是用完全複製的方式,因為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背景,不同縣市有不同的資源,不同家庭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,因此要因地、因人制宜。有緣的家庭,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,會共同走在一起,志同道合的家庭,我們會在基地互訪的時候,互相交流分享

元老組全紀錄:https://ilovenatureschool.blogspot.com/search/label/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