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自然學校的基地因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,頂山的最上方,有的就是都市沒有的好空氣(海拔500公尺)、好食物(慈心有機驗証)、好水源(山泉水第一個接收戶),所以在這裡活動可以很放心。現在的資源已經多到學不完了,因此,身體健康、在好的地點活動及學習,是自己的理念當中,最關鍵的一環,我們能赤腳踩在真正好的土壤上接地氣,我們能坐著吹吹微風吸著好空氣,吃好食物喝好水,然後學習生活上的所有事物,是很棒的感覺,良善的心維護好的土地,造就出能量最高的食物後,吃下去又讓自己的身體更好,而好的身體,就可以讓自己將好的東西分享及傳遞
台北市的資源已經夠多了,所以我們不是先從到處接觸廣泛事物開始,而是從最重要的概念開始,【基地】,也就是在同一個地方長期活動。一直在同一個地方活動有很多好處,像是不怕小孩子沒事做,不用一直安排他們要做什麼,因為慢慢熟悉一個地方之後,自己就會開始運用周遭的自然素材來做自己想要玩的東西,也因為地形地貌已經熟悉,風險也隨之而降低。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一直說,而是引導及輔助,讓孩子們用各自的速度來感受周遭的一切,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是不一樣的。焦點不在老師帶得多好,這樣會變成好像在看老師多會表演,也不是只看小孩子玩得多開心,焦點應該是小孩子因為適當的引導,慢慢往好的方向前進,然後對學習越來越渴望,不需獎勵及懲罰,自己就會去做
在基地有很多事物可以學習,像是石頭要怎麼疊成駁坎(數學及物理)、菜要怎麼種得好(植物學)、與野生動物怎麼共處(生物)、農作物怎麼變成食物(烹飪)、水源頭及周遭水源的尋找及建置(水文、水電)、自然用具要怎麼做(木工)、農用機具怎麼操作及維護(機械)、基地的過去(歷史)、山坡地水土保持(地理)、眾多要做的事如何安排(管理)、三合院(文化)、基地周遭古道(體育)、…。我們沒有分科,不是在學農業,而是【學習如何生活,這是綜合學習】,長期參與組沒有課程表,因為活動行程完全依據當時環境現況,以及小孩子的狀態而定,屬於無菜單活動,跟一般先有一期的課程內容截然不同
到目前為止,基地內及周遭實際上活動的過程記錄簡單架構 |
到目前為止,基地外的活動元素紀錄架構 |
自己分享先基地,後由內而外,最後再由外回到內,往外學習後再回頭讓自己的基地更好的概念,是眾多教學的方式之一,可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,這是不分體制內外,都可以做得到的,基地不一定要在山頂上,也可以是家庭內、公園的一處等等,但不是用完全複製的方式,因為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背景,不同縣市有不同的資源,不同家庭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,因此要因地、因人制宜。有緣的家庭,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,會共同走在一起,志同道合的家庭,我們會在基地互訪的時候,互相交流分享
元老組全紀錄:https://ilovenatureschool.blogspot.com/search/label/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