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仔粿的皮,有人用鼠麴草,有人用鼠麴舅,客家人用艾草,到底色澤味道是否有差別,基地剛好有這些原料,好奇的我就來試試看;內餡主要是白蘿蔔絲,是冬天尾聲白蘿蔔的保存及應用方式之一,跟蘿蔔乾的製作一樣,只是需先刨成細絲再日曬,外皮的顏色是野草採集洗淨後用滾水煮5分鐘,取出過冷水擰乾水再切碎後,加水及細糖打勻細(可用果汁機)
為了讓皮吃起來有QQ的感覺,大量生產會加硼砂,而自己做就是做"粿婆",例如以下配方兩種粉混合後取出40克,加上水35克揉成團,分成小團後壓平入滾水煮熟放涼,再加入要做皮的粉中一起揉勻
至於結果,在同樣的克數、相同的做法之下,我的個人感覺:
*草汁顏色:鼠麴草>鼠麴舅>艾草
*蒸好後綠色深度:鼠麴草>艾草>鼠麴舅
*味道濃度:艾草>鼠麴草>鼠麴舅
艾草有個獨特的氣味,味道較濃,而鼠麴草的草香味道重於鼠麴舅
而此次的做法配方如下(圖中大小可做9個,三種各三個):
*內餡:
紅蔥頭 6片
豬絞肉110克
香菇(泡軟切丁)30克
蝦米(泡軟切半)15克
蝦皮(泡軟)15克
蘿蔔絲乾75克
醬油2大匙
米酒2大匙
細砂糖1小匙
白胡椒粉少許
*外皮:
新鮮野草70克
細砂糖55克
水285克
糯米粉320克
在來米粉80克
油、麻油或香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