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

317-體制_2

認同自己所相信的體制,通常會放大其優點,同時放大其它體制的缺點,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,對我來說,沒有一種體制是一無是處,也沒有一種體制是絕對好的,大家都不是儍子,除了不得已,誰會放棄好的,然後選擇完全不好的方式呢?教育的歷史,已經告訴我們自然派跟菁英派,從古至今都會輪流做主一段時期,當偏向菁英的主義當家,就會缺少個人化,看起來都一樣,或是只有少數的菁英才能被看見,於是偏向追求個人特質的自然主義就會慢慢興起,當輪到偏向自然的主義當家,結果看到自己在意的領域,別人好像超前自己很多,為了至少要跟上或是超前,然後偏向菁英的主義就又興起

個人覺得這些都是大人的分法及選擇,鮮少以孩子的角度來考量,人很多元,有適合偏向菁英教育的孩子,也有適合偏向自然教育的孩子,並不足為奇,只是孩子的學習通常都是被大人的喜惡所安排,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實驗教育或自學的孩子若可選擇,會想要回一般體制就學,因為他們的特質在一般體制感覺會更自在及有成就感,只是因為大人過去的就學經驗是偏向負面的,就認為孩子也會一樣,但很有可能,孩子反而相對喜歡這種環境

關鍵不在體制,而是孩子覺得自己有沒有一些選擇權,不想事事被安排,當然,若有機會不同體制都能試試看,讓孩子自己感受及選擇,學習的動力會明顯不一樣